江麓集团:3面锦旗与300天
2024-03-31 15:52:16          来源:江麓集团 | 编辑:易阳思 | 作者:王泽芬 唐海燕          浏览量:2979

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泽芬 唐海燕)“心系国防铸利剑,助力强军为打赢”“技术精湛展现军工精神,保障有力共筑稳固国防”……3个驻外保障队队长各自持着部队发来的锦旗,心里热辣滚烫。3面锦旗,承载着部队官兵的认可与肯定;3封感谢信,彰显着中国兵器江麓集团外出保障人员的坚守与担当。

2023年,江麓集团承担的某装备专项保障任务,是公司重要的核心使命任务。该任务涉及的地区分散、时间跨度长、环境多变,公司提早谋划,春节前从技术、工艺、生产、检验中层层选拔40余名精兵强将,由生产运营部牵头,组建3支专项保障队。2月底迎着瑟瑟寒风,保障队员们兵分三路,开启了长达10个月的“车轮战”。

“你们来了我们的装备得到了新生”

清晨6点的阳光,洒在早早起床的队员们的肩头上,大家在晨雾缭绕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队长曹建新组织班前会,按照工作计划安排生产任务,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这支工作队到了保障驻地后,结合驻地实际情况,提出五区三室的生产布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并推广到其他工作队实行。

由于保障车辆部分部件老化严重,保障过程中不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队员们相互配合,积极和部队人员沟通,在完成保障任务的同时帮助部队排除装备存在的问题,得到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部队战士说道:“师傅们,你们来了我们的装备得到了新生,我们对装备更加了解,也更有信心了”。

一台装备仅液压管便有上百根,队员们钻在空间狭小的舱内侧着身子趴躺在舱内作业,一干就是小半天。特别是在狭窄的舱室内更换液压管路的时候,液压油瞬间四溅,避之不及,队员们常常被喷洒一身的油。但是大家没有叫过一句苦,总是笑着说:“今天又捞到油水了,赚大了”,大家听到了都是哈哈大笑。保障过程中,队员打破了专业局限,电器工也能装液压管,行操也帮着去布线,大家齐心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一直在努力着,只有衣服后背的盐渍默默记录着他们的艰辛。

某次,副队长胡湘平带领保障队员随部队奔赴雨林试验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试验保障。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夜以继日奔赴在试验基地的各个区域,对装备进行维护保障,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狠抓每一个细节,不遗漏任何问题,确保每一个零部件、每一根线缆都装配到位”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吹雨打,保障队员们一如既往,晴天进行户外实地测试,雨天则在帐篷内核对数据,一遍遍地进行产品联试联调。多变的天气可以努力适应,然而雨林中恶劣的生活条件,却一次次触碰保障队的忍耐极限,蚊虫多得防不胜防,被它们“亲”一下,皮肤剧烈疼痛,红肿的包有指甲盖一般大。

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队伍中的党员主动带头担起了车外调试的项目,头顶着炎炎烈日,脚踏着滚烫的甲板,三伏天气扎紧裤脚衣领防御毒虫。为了能在被烈日烧烤的装甲车内多干一会,队员们把冰冻的水瓶揣在怀里,给身体降温。因运输困难,水和食物在这时显得尤为珍贵,队员们很长时间没能洗上一个安稳的澡,身上的衣服大多时候都是湿的。夜里休息,小组队员们3、4人睡在一个小小的帐篷里,为了躲避穿梭的蛇虫,即使闷热难耐也不能打开拉链。几天下来,每个人都黑了一个色号,脱了一层皮,瘦了一大圈,还带回了雨林的“礼物”——满身的大红包。但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保障队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互相鼓劲,坚持把任务完成。

在这场鏖战中,3支队伍辗转于驻地间,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装备车辆的提升保障工作,确保了车辆及时融入集训。

“你们军工战士比我们士兵更努力、更辛苦”

“你们军工战士比我们士兵更努力、更辛苦”,部队官兵对公司的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晨曦微露,装备海训驻地现场,最后一道焊口上的焊光熄灭,公司焊工黄寿前和他同伴傅清华同时摘下面罩,相视一笑,两天的抢修总算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两天前,一台装备在海训时突发故障,队长高俊组织队员们一行带上器材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排故维修。为查出故障原因,急需现场拆卸装备,但由于沙土松软,起吊设备无法正常进行作业,队员们一致决定采取人工搬运。面对重达几百斤的设备,9个汉子咬紧牙关,铆足干劲,全力搬运。盛夏的海滩骄阳似火,地面温度都在40℃以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潮热的气候、打脸的风沙、毒辣的太阳”是海训试验场的真实写照,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

经检测,找到故障原因,确定更换油管、密封件的解决方案。此时,漫天风沙如潮水般涌动,稍不留意便会钻入装备管道中。这油管可容不得半粒沙子,保障队员们脱下工作外套围在管道附近,或单膝撑地,或仰面斜躺,进行管道维修作业。遇到角度更大的地方,还需要借助板凳、木墩支撑在身体下面。高俊和队员们一道顶着海滩炽热的阳光,连续奋战2天,圆满完成了故障车辆的排故和检修维护。

由于气候原因,队员们在外工作都需要头戴护目镜、脸蒙面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然就会吃上满口沙。“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洗脸半盆沙,回来都是黄头发”,保障队员们时常相互调侃。为了保障进度,这里没有周末,队员们每天两点一线,脑海里全是满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

“咱们就是要敢于‘吃螃蟹’,拿下硬骨头”

在完成自身专项任务的同时,保障队员对部队的装备专项试验和维修保养工作也给予了全力支持与协助。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不惧辛劳的精神,成功地为部队解决一系列难题。

保障队接到一个棘手的难题,某新型炮弹首次加在装备上进行试验,需要制定风险防范方案。该项目为首次投入试验运用,没有可借鉴经验,试验类型多且任务量达到以往的20倍。设备需要磨合,新产品运用需要了解,各项关键要素还没捋顺。初接任务,技术保障分队长徐川洋形容那感觉像“乌云压顶,四面楚歌”,队长蒋毅直言:“作为兵工人,咱们就是要敢于‘吃螃蟹’,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他的话给大家注入一针强心剂,团队们连续数月白天在现场进行专项保障工作,晚上翻阅专业资料、查找部件厂家试验数据,和部队积极协调,寻找解决办法,最终成功编制涵盖8大类共计88项措施的装备试验及风险防范方案。装备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压在大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后续的工作中,这一方案的全面性与高可靠性为后续此类的联合运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关键质量把握住,微小细节不放过”,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公司“金牌”保障队员罗坚告诉记者,这是公司保障队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工作理念。一次他在工作中发现装备车辆的螺栓,因使用年限久远锈蚀严重,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问题,他立马与队员们商量,大家主动决定对所有装备的紧固螺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将这些故障隐患排除掉。面对每天饱满的工作任务,保障队员们自制螺母螺栓压丝套丝工装,放弃午休挤出时间来加固螺栓,20名队员对驻地每台装备都仔细逐一处理一遍,保障队的主动作为赢得部队官兵的一致称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选择了兵工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在这场长达300多天的征程里,公司保障队员坚守着“任务就是命令、质量更是生命”的初心、恒心、匠心,为国防装备建设留下了兵工人“能干事、干成事”的光荣印记。

责编:易阳思

来源:江麓集团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