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智桓 蒋艳)湖科湘江守护团,是一支助力湘江生态环境的系统化综合化治理,探索适合湘江生态环保的“雨湖模式”的高校团队。自守护团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的身影长期活跃在保护湘江的第一线。暑假期间,守护团积极开展“湘‘育’青春”青少年环境教育行动,更多青少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加入河流生态保护的“河”伙人,成为环保事业新生力量。
创业艰难百战多
在“湘‘育’青春”青少年环境教育行动开始以前,湖科湘江守护团已经有过相关活动的经验,对于新的项目,守护团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净滩、宣讲单调老路走不通,要换一种方式,用青少年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形式吸引他们投身到生态保护实践中。
走出舒适区,就是要闯出一条新路,新的困难也接踵而至。“什么都要学,要创新,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也不符合‘河’伙人的目标。”守护团负责人唐翠萍说,为了找到新的“河”伙人,守护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处处学习,事事请教。在雨湖区志愿者协会的孵化下,依托雨湖区河小青行动中心的活动阵地开展室内绿色科普课堂、户外生态课堂、河道清洁实践等环境教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式、场景式教育,让青少年在“绿水青山”中增强守护好湘潭山山水水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
暑假期间,“湘‘育’青春”青少年环境教育行动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4场,累计参与达1500人次,成绩背后是守护团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大到活动方案,小到教案物资,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是“河”伙人的呕心沥血,也正是这种拼劲,让“河”伙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
千树万树梨花开
走进雨湖区河小青行动中心的活动室,一场青少年河流生态保护宣传绘画展吸引着不少社区居民前来观看。此次画展汇集了青少年投稿的环保创意作品。画展分为“垃圾分类”“节水用水”及“保护母亲河”三大展区每一幅画作都充满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纯真情感。在令人动容的是“保护母亲河”展区,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对母亲河的热爱与保护之情,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除此之外,守护团设计的一系列以湘江生态保护为主题的IP形象、文创、漫画也一并展出,可爱的形象让前来参观的居民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打卡。
据行动中心志愿者介绍,除了举办河流生态保护画展,守护团在“湘‘育’青春”青少年环境教育行动中还打造了手工实践基地,节水宣传基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长自发来到活动中心,把矿泉水瓶、旧渔网、鸡蛋托等材料绘上新颜,精心打造成一个个可爱的手工艺品,共同享受愉快的亲子时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活动中心的展品和布局,几乎都是靠“河”伙人自己制作,丰富的活动内容更是让前来参观体验的每一个人都赞叹不绝。
无边光景一时新
走上新赛道,取得新成绩。开展“湘‘育’青春”青少年环境教育行动以来,守护团方方面面都焕然一新,但每个成员还在不断努力,紧跟时代的脚步。“现在大伙都喜欢刷短视频,更有故事、更有新意、更有知识的东西正日益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也在积极用好新媒体这个窗口。”唐翠萍介绍,现在大家也会挤出时间学习怎么做好宣传,学习摄影宣传设备、搜集沿江居民与湘江的点点滴滴、挖掘湘江的水文化水故事,让活动更接地气,更能与湘潭市民的共同记忆相连相通。
从学生到讲师,是守护团的又一个新起点,暑假期间,守护团成员通过统一组织学习,有10位核心成员认证成为“河小青”讲师,为创新“保护母亲河行动”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比起以前的志愿者以个人名义加入组织,现在,一些优秀的团队也来到湖科湘江守护团的活动中心学习经验,寻求合作,成为“河”伙人的一分子。“从学生走向讲师,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也提醒着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要继续向新的目标进发。”唐翠萍表示,未来,“河”伙人还更加将注重发挥团队、组织的专业力量,引领更多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深入群众,贡献服务社会,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责编:易阳思
来源:雨湖区河小青行动中心
乐之书店“如约而至”:静享阅读时光,尽享诗意人生
视频丨万楼·青年码头,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
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
专栏丨雨湖文苑
义源当铺思“秋”
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
张岱:老窑湾筷子巷纪事
张岱:今昔唐兴街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