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雨湖人】不忘初心护先锋
2018-03-27 15:23:08          来源:红网雨湖区分站 | 编辑:陈娟 | 作者:陈娟 通讯员 刘海燕          浏览量:9351

 

调处矛盾纠纷。  

 

到门店开展法制宣传。  

 

看望伤者。  

 

上门调处矛盾纠纷。

  红网雨湖区分站讯(记者 陈娟 通讯员 刘海燕)方超,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8月担任雨湖区司法局先锋司法所负责人,并被推选为先锋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至今。他是基层人民调解员中普通的一份子,虽然平凡,却肩负责任,牢记使命,遵法崇法,为群众解难题,为社会添和谐,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先锋”发挥新作用,展现新作为。

  2013年以来,方超共参与纠纷调解450余起,涉及当事人1200余人,涉及金额共计1500多万元,调解疑难、复杂、重大纠纷47起,防止群体性事件23件,阻止非访和民转刑案件17例,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他本人在2013年至2016年,连续四年被雨湖区人民政府授予“嘉奖”荣誉,记三等功一次;2012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被先锋街道评为“先进共产党员”;2017年被先锋街道评为“两学一做先进个人”。

  凝心聚力,织牢矛盾纠纷“调处网”

  先锋街道位于雨湖区城乡结合部,2014年随着城市扩建由先锋乡更名为先锋街道,2017年接收了从广场街道移交的金塘、高岭社区,街道辖区扩充到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农场,人口达3万多人。区域内重点工程多、拆迁项目多、企业门店多、流动人口多、民间纠纷更多,这“五多”现状给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复杂的民情,方超没有怨言,他深感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今天,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采取多元配合等有效手段,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通过逐渐摸索,他总结出了“三调联动”加“三级网格”的“一横一纵”工作法,扩大并织牢矛盾纠纷信息网格,使众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和预警,落实应急预案,及时调查处理,以防矛盾纠纷延时激化。

  他还根据先锋街道城市化过程中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成立了“先锋街道征地拆迁纠纷调解委员会”,吸纳村、社区综治专干、司法所、派出所干警、拆迁事务所骨干等为调解员,专门负责征拆过程中拆迁安置、财产分配、抚养与赡养问题、施工方与村民相邻纠纷等的及时高效调解。2017年10月成立至今,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多达20余起。

  2018年,新年伊始,先锋街道征地拆迁纠纷调解委员会就充分利用“三调联动”和“三级网格”的便利办了湘佳上城项目施工方和村民矛盾纠纷的案子。经过多次核实情况,调查取证,根据双方诉求提出三种解决方案,最终明确了施工范围和双方受伤人员民事赔偿问题,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横眉怒目来,携手并肩去,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良效。

  不忘初心,甘当守护先锋“和事佬”

  12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方超一身“侠气”,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家长里短,来街道工作这些年,堂堂七尺男儿,俯身为百姓,棱角与锐气化成对百姓的关怀与柔情,而公道和正义成为对百姓最好的守护。

  方超总是以“和事佬”的姿态出现在各调解现场,在调处矛盾纠纷上,不迟去、不耽误、不推诿,坚持做到勤、早、快。“有事找超哥”,基本上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学生都知道遇到什么“麻烦事儿”找“超哥”准能够解决,而方超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调解现场。用心倾听,准确归纳,灵活引导,平衡诉求,“四步走”调解工作法,成了方超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的法宝。

  2017年1月25日,先锋街道建新村周家塘村民娄某在环卫所从事清洁工作,在打扫过程中,突发疾病,被好心的市民送医救治,因病情较重抢救无效死亡。正当春节期间,死者家属悲痛欲绝,与环卫所多次协商,因是否可以认定工伤,赔偿金额多少的问题,双方各持己见,陷入僵局。死者的女儿,误会政府部门敷衍塞责,差点做出极端行为。2017年4月3日,她万般无奈之下找到司法所,一见到方超就泣不成声,哭诉父亲早逝,至今赔偿没有着落,死不瞑目。方超一刻都不敢耽搁,带着一份责任立即着手处理,一边找环卫所了解情况,一边到劳动人事部门进行协调,甚至还找到了当时送医的热心市民还原现场,经过三天不懈的努力,终于在4月6号签订协议,全部赔偿当场履行到位。死者家属精神上得到了安抚,环卫所负责人也感言:“超哥做调解,我们大家都服,赔偿到位我心里的重担也终于可以卸下来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大案要案是大事,方超是义不容辞,但只要是老百姓的事不论大小、轻重、缓急,对于方超来讲都是先锋的事,更是自己的事,力争做到“凡是有着落,处处有回应”才能让先锋的群众有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一次,村上一位耄耋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司法所,跟方超反映,自己的社保卡被儿子偷走,钱也被挪用,子孙不孝,晚境凄凉。方超一听,一方面劝慰老人,一方面马上联系村上综治主任,初步了解到老人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有出入后,当即决定开车把老人送回家,并找其亲属核实情况。到了老人家里发现全家都在着急的寻找走失的老人,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老人年纪大了有时犯糊涂,做子女的担心丢失重要物品所以收藏起来。“他老人家记忆已经严重退化,还经常发脾气,也给你们添麻烦了”,老人儿子无奈的说起父亲的状况。方超耐心、细致的安慰好老人,并告诉老人家属以后如果来人再到街道反映问题会及时告诉他们并安全把老人送回家,叫他们不要担心。果然,同样的事情后来再次出现,虽然这给方超增加了那么一点“麻烦”,但他更感受到老人对他的信任,也正是这份信任,成为他愿意用自己的每一天守护先锋安宁的动力。

  满腔热情,创新纠纷化缓“新路子”

  新时代调解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每一名人民调解员都肩负使命和重任。

  社会转型期,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各类纠纷不断增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方超深感造成部分矛盾纠纷延时激化或者久调不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百姓的法制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诉求没有合理判断,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甚至误认为“信法不如信访”;二是基层法治专门人才匮乏,部分干部、甚至人民调解员在法律专业知识上还有一定欠缺。

  方超深知,普法工作永远在路上,才能从源头上预防矛盾,普法工作要走在调解工作前面,才能够有效定纷止争。因此,他不但自己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还向街道党工委、政府提出结合街道综治工作例会开展“每月一学法”活动,由派出所、司法所、街道调委会、各村、社区综治专干、网格中心负责人轮流在例会上进行“以案说法”讲评,选取的都是本地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的案子在会上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借助“先锋街道”微信公众号平台,不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和普法微宣讲内容。据悉,2017年全年,街道印发法治宣传手册3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40余快,提供各类法律咨询120余人次,扩大普法社会知晓率。这些接地气、有说服力的案例宣讲和“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工作的抓实,在纠纷排查与调处上起到了很好的预警和化解作用,辖区范围内民事纠纷明显减少。

  今年1月,金塘村村民杨某来到司法所办公室说:“我看到你们的公共法律服务公示牌了,今天就是冲着这句‘有事找法’来的。我母亲现在六十多岁,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现在房屋田土已经征收,等待安置房分配,母亲本人有两个安置房指标,家里现在就指标分配和赡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希望街道调解一下”。方超当即联系村干部一起在征拆项目指挥部组织当事人全家进行协商。母女二人说起以后的养老、看病等问题,担心老无所依,抱头痛哭,兄弟俩则就以前家庭纠纷和这次安置房指标分配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方超临机决定背对背做工作,将当事人各方引导到不同的房间,用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引导各方看清对错。方超和工作人员一起穿梭在几个房间,提出可行性的调解意见,最后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母子重归于好。

  记者手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些年,方超兢兢业业,情系百姓,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维护一方稳定为己任,用宽厚的肩膀挑起了“调解化积案,息访保平安”的重任,用柔情和朴实守护着先锋百姓一方的平安。在平凡的岗位上,这位热血方钢的男儿,五年如一日,以严细认真的工作标准、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创新思维的工作方法,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责编:陈娟

来源:红网雨湖区分站

雨湖要闻
文化之窗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