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磬丨湘潭县柳桥村党委书记曹铁光30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发展致富
2021-09-17 23:37:53          来源:湘潭在线 | 编辑:周诗皓 |          浏览量:16691

柳桥村党委书记曹铁光带领村民种植小籽花生发家致富。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韬 摄)

始于梦想 成于实干

——柳桥村党委书记曹铁光30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发展致富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阳

头戴草帽,肤色黝黑,一双手粗糙开裂,胶鞋被泥巴涂得“面目全非”……见到曹铁光时,他正在地里和村民们一起挖花生。“他干活又快又好,是‘一把好手’,我们得攒劲赶呢。”村民们打趣地说。

临近中午,曹铁光匆匆赶回村部,和一位投资者商量项目落地的情况。“请您放心,在这里投资,就像到了自己家里,安全!”曹铁光的一番介绍,让慕名而来的客商更加安心。这些年,村里良好的发展环境及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投资商的目光。

曹铁光是村民眼中的“地道农民”,他在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出生、长大,30多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曹铁光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在他的带领下,柳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农业产业,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突破2.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时下,正值小籽花生的收获季。在柳桥村一处仓库内,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熟练地挑拣花生,其中一位村民旁边还放着一副拐杖。他叫曾江洪,务农时因意外失去了一条腿。最近,他和村民每天都到这里忙活8个小时。

“一天的工资最多30元,少的话只有10多元。”村民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自愿干活,却不计报酬,村民们为的是什么呢?用他们的话说,“乡村发展有希望,我们干活有奔头。”

有这样想法的村民并不在少数。近年来,只要村党委有号召,党员群众齐上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心齐气顺的好局面就是抓党建的成效。”曹铁光介绍。

柳桥村有70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人数185人,下设5个支部,12个党小组,是湘潭县唯一的村级党委。作为村党委书记,曹铁光把党建作为一件聚民心的大事来抓。

说起基层党建工作,很多人都认为很虚很空,无从下手。但在曹铁光看来,党建工作很实,抓的是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从党委书记抓起,从自身做起。

有一年,因为日常性的事务缠身,曹铁光和村民同劳动的时间变少。后来一算,那年村里多付了30多万元的工资。曹铁光进行了深刻反思,“村民的眼睛都在盯着村干部,当个‘甩手掌柜’,他们会远离你。只有和村民站在一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此后,不管再忙,曹铁光都会挤出时间和村民一起下地劳作。一边干活,曹铁光一边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复解说村里为什么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为了谁的问题。他把自己的私家车也变成了“农用车”,主要运输肥料、农药等农资。每年,村党委还组织党员们下地参加公益劳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村党委和党员的影响和带动下,村民们自觉劳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大家都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多年来,柳桥村党委秉承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柳桥精神”,形成了“村党委班子当先锋、党员干部做模范、村民群众紧跟随”的良好发展态势。该村先后获得了省级卫生示范村、市同心美丽乡村、市“五星”党组织、市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市产业扶贫示范村、“湖南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1000亩是小籽花生,这3500亩是香芋南瓜,这2000多亩是夏橙,这800亩是枳壳(中药材),这900多亩是小龙虾养殖……”放眼望去,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粒粒种子播下去,一个个产业兴起来。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柳桥村的农业产业多点开花,风光无限好。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20字总要求。曹铁光反复琢磨,明确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

2018年,省政府下发相关文件,决定在长株潭地区实行种植结构调整,柳桥村被选为湘潭市唯一整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全村6645亩耕地的种植结构须在3年内调整到位。

曹铁光敏锐地感受到,发展机会来了。“农村要发展产业,必须要改变传统耕作观念和模式,由村集体将耕地统一流转,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曹铁光说。

兴奋之余,曹铁光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开始,外界诸多质疑,认为“要完成这一任务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村民也坚决反对,“我们会不会失去土地?”“不种田吃什么?”

面对困难,曹铁光选择迎难而上。他带领党员干部没日没夜地做村民思想工作、答疑解惑,仅用20多天时间,就将6000多亩水田全部流转到了柳桥村土地流转平台。

农业产业化,到底发展什么产业?经过考察和论证,一个更大的产业布局随即在柳桥村铺开。曹铁光将村里土地分为三大片区,南冲片区适宜种植夏橙,傩塘片区种植的小籽花生久负盛名,柳桥片区地势低洼可以种莲、养殖龙虾和鱼。村党委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对此,市场反响非常热烈。一开始,共有2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参与进来。然而由于政策调整等原因,一年后,绝大部分经营主体又纷纷退出。

产业发展如何走下去,成为摆在村党委面前的又一新问题。曹铁光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带领村党委班子成员拿出积蓄,入股部分产业项目。“我们就是要把个人利益和全村发展捆绑在一起,增强大家的责任感。”

目前,村集体参股经营的产业包括小籽花生基地、夏橙基地、香芋南瓜基地和枳壳种植基地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坚持就是胜利”

19岁时,跳出“农门”的曹铁光因为母亲的一封家书,毅然回到家乡柳桥村。当时的他就暗下决心,“团结全体村民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从此,曹铁光就过上了一身泥巴一身汗的日子。他常年无休、不打牌、不旅游,就连劳模疗休,也主动放弃。亲人和朋友除了心疼还有不解,“你家里条件好,何必这么拼,吃这个苦。”但曹铁光心里很坚定。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他30年如一日地不懈奋斗,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当中。

付出才有回报。如今的柳桥村环境变美了、村风变好了、产业强起来了、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曹铁光介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每年就能获得一笔固定的收入。以每年每亩400元计算,全村6000多亩土地的流转金收入每年达250多万元。如果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收入则更高。此外,村民还可到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获得一份不错的工资收入。

80多岁的龙松生身体硬朗,吃得苦霸得蛮,是村里的劳动模范。每年,他都到产业基地干活,种花生、除草、摘南瓜……年收入少则万元,多则2万元。“这么大年纪了,外出肯定找不到工作。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找到工作,实现高收入。”龙松生高兴地说。

据了解,柳桥村5大产业基地每天需要劳动力200-400人,高峰期则需要600人以上。按日薪80元计算,每年累计支付劳务工资约300万元。

近些年,村民回乡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2017年,在温州打拼了六七年的丁冰返乡创业,盘下了300多亩旱田种植蔬菜。经过2年多的用心经营,2020年,丁冰家纯收入达到近30万元。

“坚持就是胜利。”曹铁光表示,柳桥村的发展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只要举全村之力,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明天会更好。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当前,柳桥村正大力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计划再用3至5年时间,人均纯收入突破3.5万元,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用10年左右时间把柳桥村建设成为湖南省经济强村。”曹铁光充满信心,表示将继续干下去。


责编:周诗皓

来源:湘潭在线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