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湘潭】探寻历史中的关圣殿!看当年的“长沙里手湘潭票”
2022-05-20 18:45:17          来源:这里是湘潭 | 编辑:江佳峄 |          浏览量:16145



关圣殿在今天的平政路,也就是十一总的正街,它是北五省的会馆。北五省是指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五省。五省的商人在这里建了一个会馆,他们把关云长作为他们的保护神,所以他们的会馆就叫做关圣殿。关圣殿里面供奉有关公的神像,关圣殿的壮丽可以与江西会馆相媲美。它作为湘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会馆,是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圣殿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左右),距今三百多年。现在的牌楼为1986年所整修,牌楼正门直书“关圣殿”,两侧门分别书“河岳”、“日星”二字。门额有以桃园三结义为主题的彩色泥塑,牌楼上浮雕有“二龙戏珠”、“童子望月”和“刘海戏金蟾”等人物故事。门后为一大戏台,院墙东西有回廊,廊楼上为绅士门看戏用,前殿为一座五开间两层大殿。中为春秋阁及钟鼓楼等附属建筑,南北与前后进相接,东西为高耸的封火墙所阻。封火墙外是他的宾馆。春秋阁前石阶上,斜卧一条蟠龙,吞云吐雾,耀武扬威。两侧分列一对巨型石狮,各背负一只幼狮,幼狮搔首贴耳、憨态可掬。


春秋阁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殿前的两根很大的龙柱,龙柱的直径是0.8米,高4.8米,下面一个半米多高的石麒麟作为柱墩顶着。这对龙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上面所雕刻的龙都是镂空的,龙是悬空盘在柱上的,自上而下,扬头跃尾,一鳞一爪,龙须龙角都非常精致。在全国这样的镂空石龙柱仅仅有两对,这一对是最精美的,还有一对在贵州安顺文庙前面。所以关圣殿龙柱是十分珍贵的文物。龙柱的旁边还有一对十分引人注意的石墩,这个伞柱墩雕刻的是四个力士用肩抬起来,造型罕见。


春秋阁为宫殿式建筑,是关圣殿建筑群的精华,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高16米,立于一米高的石台上。阁身四周槅扇上雕满了人物故事、山水及珍禽怪兽图案,其雕工精细,栩栩如生,犹如一部形象的史书。殿内供奉关圣帝君, 以《三国演义》中描述为依据塑造:“身长九尺,须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旁塑周仓与关平站像。关羽重友重义,至死不为权利所动,一直被人们以圣人形象来歌颂、赞扬。阁顶方型藻井中倒悬着一条木雕贴金巨龙,口含丹珠,神采飞扬。


北五省为湘潭带来商业上的繁荣


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的商人对湘潭的贡献非常大。湘潭县志上面讲,山西擅汇兑。也就是说山西商人在湘潭所经营的主要是汇兑业。中国很早就有了汇兑业务,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明清的“汇票”都具有汇兑的性质。专营汇兑的票号到清中叶后才出现。中国第一家票号是清嘉庆年间山西平遥富商雷履宽开设的“日升昌”票号。道光元年雷家的日升昌分号在湘潭建立,以后的24年时间里,湘潭又增开了蔚泰厚、蔚丰厚、天成亨等票号。湘潭票号的通汇地点众多,诸如上海、汉口、广州、长沙等无不通达,每年内外汇兑达千万两白银,为湖南翘首。


这个时候湘潭的商业是非常兴盛的,所以它的汇兑业也比较发达,以至山西商人汇兑的秘诀里提到一条:“常纹兑在湘潭县”,用汇票在湘潭可以兑到现成的白银,所以在他们看来,湘潭是一个白银富庶的地方。这个时候,湘潭每一总大概是三百万到四百万的白银储存量,有十多个总,可见储存量之大。自“日升昌”票号以后,山西人又在湘潭开了蔚泰厚、蔚丰厚等等一些票号,所以山西掌握了湘潭的汇总业。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湘军兴起,湘潭的汇兑又多了一个任务,把湘潭的税赋和军需押解到军中,充当湘军的军饷。湘军的军饷一方面军队要用,另一方面,还要汇兑到湘军士兵的家里,作为士兵养家的银子,也由这里汇兑。所以这个时候,随着湘军的兴起,汇票业也发达,而湘潭的汇票业主要就掌握在山西商人手里。


“长沙里手湘潭票”的意思


湘潭的汇票很著名,当时有一句民间谚语叫做“长沙里手湘潭票”,这个票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湘潭的票号所汇兑来的银两,可以十足兑换。因为湘潭的票能够十足兑换,所以票的声誉很高,所以就有“长沙里手湘潭票”一说。这个票就是指湘潭的银票。还有一种说法,说这个票是湘剧的一种俗语,湘潭是湘剧窝子,湘剧在湘潭能够打响市场才能在长沙演出,所以湘潭的票友很多,票友就是业余唱湘剧的人,或者他们叫做玩票的人。在这里说湘潭的票就是指湘潭的票友很著名。票友唱戏的水平不亚于专业演员,这是湘潭票的第二解。“长沙里手湘潭票”有两解,一解作为银票来解,另一解作为湘剧的票友来解释。除此之外,湘潭有了北五省的商人,于是北方的商品源源不断地到湘潭来,湘潭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到北方去。


北方的裘皮;陕甘一带的药材;山东一带的海产,都通过北五省的商人运来。而河南也是药材市场之一,它也就把北方的药材运到湘潭来了,所以北五省的商人对湘潭商业的繁盛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湘潭的茶叶运到了北方,在北京(当时的京师),人们只知道湘潭茶。所以湘潭竹枝词里面就有一句“湘潭名久重京华”,湘潭有一种茶叫做“湘潭铁色茶”,这种湘潭特色茶其实就是湘潭附近的山区里所生产的绿茶,最早的毛尖用枫球一熏,很香,颜色很黑,所以被叫做铁色茶。铁色茶有别于青茶的一种绿茶。安化的黑茶、红茶是集中到湘潭以后装箱出口,向北一直到蒙古,到俄罗斯,安化红茶绿茶向南一直到海外。湘潭的红茶装箱之后出口,所以外人只知道湘潭红茶,不知道具体的真正的产地在哪里,这些功劳都源于北五省的商人。


清朝有个著名的人物叫做容闳,是一个著名的学者,容闳写了一本《西学东渐记》。在《西学东渐记》里头,他有这样一段话,“湘潭亦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凡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又非独进口货物为然。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西学东渐记》里还说到,在今天宜章南风坳这个地方,为湘潭的货物运到广东去,要翻过五岭,从湘水运到珠江的北江。当时,担任这个货物翻山的挑夫有十万。十万多名挑夫转运货物翻山,可见当时运输量多大。这也是为什么湘潭在清朝的时候被称为金湘潭。湘潭商业的繁盛在清中期,在整个湖南来讲是独树一帜的。所以容闳也说,湘潭是江南最大的商埠。


康、雍、乾、嘉四朝,湘潭转口贸易名重天下。倚靠着湘江、涟水、涓水,湘潭商贾骈集,民丰物阜。不仅是茶叶、竹木、槟榔、鱼苗的中心市场,也是全国性的米市和药都。《竹枝词》说:“上湘广货下湘盐,舟到湘潭把货添。”反映的就是湘潭沿江十余里码头,来来往往的商船渔帆,大船换小船,分流集散的情景。各地舟船汇集湘潭,载土货而来,添百货而归。弹丸之地的湘潭城几乎成了旧江南的水上丝绸之路。


责编:江佳峄

来源:这里是湘潭

雨湖要闻
文化之窗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