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逸才杨度
2022-11-25 19:30:45          来源:湖湘源 | 编辑:江佳峄 |          浏览量:55748

石塘边的杨度故居旧址。(陈旭东 摄)




旷世逸才杨度




文 | 谷桔


初夏的雨湖公园,阳光洒在慵懒的水草上,公园下湖岸边,手握书卷、一身长袍的杨度雕像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高大。杨度(1875-1931),原名承瓒,字皙子,师从国学大师王闿运,留学日本,介绍黄兴与孙中山合作,精通宪法,为王公大臣宣讲宪政……雕塑后面的时间轴和故事梗概令我们思绪飞扬。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杨度的老家石塘看一看吧。


老人记忆里的杨门故居


来到清泉村石塘组,远远地便能看到平静的石塘。一口池塘,一条小巷,一片民居,后面还有一座小山,这便是杨度出生的地方。沿着巷子,我们试着找寻杨度故居,可除了普通的农舍和菜畦,并无其他。


“我以前就住在杨度家的老房子里,我家分了6间屋。”76岁的许先秋的一番话,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他说,上个世纪50年代,许多农民没房子住,杨度故居庞大且无人居住,政府将其分给了十余户农民,他便随着父母住了进来。


“房子十分气派。”许先秋说,故居分为上、中、下三栋,房间众多,邻居蒋正祥家所在地,就是故居最核心的位置。年幼时在故居里玩耍的情景,常常浮现在这位七旬老人的脑海里,于是他将记忆中故居的正面画了下来,画中有四个高高的马头墙。许世芳的说法与许先秋不谋而合。许世芳的姥姥在杨家做女工,从16岁一直做到了70多岁,杨家后人亲切地称呼其为“外婆”。后来,许世芳一家也住进了故居,房子的结构、平面图等深深刻在了她的记忆中,她这样描述,“有四个垛子,两边的垛子向前伸出来一间房的位置”“有一个正门,两边也有门”“有内围墙和外围墙”“天井有20多个”。


“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说到故居的命运,两位村民的情绪中多了几分遗憾,他们介绍,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开始大炼钢铁,村民们把房子里能利用的东西都拆了下来,故居开始走向破败。后来,村民们重建房屋,故居便彻底变成了历史。


据史料记载,杨家石塘故居,是杨家购自郭家的房产,共有房屋100余间,客厅高悬巨匾“筠松节茂”,为湖南都督谭延闿题赠。1949年解放后,大部分房屋分给当地群众居住。如今,故居旧址旁立有一块石碑,用简单的文字告诉世人,这里便是“杨度故居旧址”。唯一没有变的,只有石塘。


杨度故居旧址旁的石碑。(陈旭东 摄)


后人眼里的“湘潭三杨”


与村民们聊起杨度,大家虽然说不出完整的故事,也找不到杨度与现有生活的联系,却有一种共识——杨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是这片土地的骄傲。


杨度被誉为“旷世逸才”,他和妹妹杨庄、弟弟杨钧同为王闿运的得意门生,被称为“湘潭三杨”。这背后有些什么故事?《湘潭·风物志》栏目文史专家刘安定为我们娓娓道来。


“‘湘潭三杨’在诗联上的建树继承了王闿运的湖湘诗派正统,是第二代湖湘派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刘安定说。这是有据可循的,杨钧《草堂之灵·录湘绮杂诗》中写道,“奉天东北大学教授刘扑撰《清文学史》,称余兄、姊及余为‘湘潭三杨’,承湘绮之正统。余文未成,只可偏安也。”


刘安定介绍,“湖湘诗派”也称“汉魏六朝诗派”,崇尚汉魏诗歌形式,注重比兴的修辞手法,在近代诗坛上形成了一股感伤文学思潮。杨度的诗继承了湖湘诗派的鲜明个性,有感叹人生的忧郁悲伤,也有评论时局的狂傲不群。他28岁时写下的《湖南少年歌》是影响最大、传颂最为广泛的作品,可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相媲美。“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全国”等名句慷慨激昂,对湖南爱国青年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除了诗词外,杨度的挽联也值得一说。二十世纪初,挽联大行于中国,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高度,杨度的挽联都足以傲视群雄,这从他对王闿运、梁启超、黄兴、蔡锷、孙中山等人的挽联中就能探究。


如今,“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几个大字刻在了雨湖公园杨度雕像上,杨度的卓越才情,也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文人立志救国图存


村民陈俊筠在石塘旁经营商店已有30余年,近年来,一波波文人、学者、游客来寻访杨度故事,总少不了找她聊几句。相比于其他村民,她对杨度的认识也更多一些,“他是个文人,也帮助了很多共产党人。”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师从王闿运的杨度,也和恩师一样怀有远大的治国抱负,《湖南少年歌》就表达了其强烈的救国思想。王闿运与肃顺、曾国藩、袁世凯等风云人物都有交集,而杨度的一生与康有为、梁启超、章士钊、袁世凯、孙中山、黄兴、李大钊、周恩来、陈赓等诸多人物命运相连,可谓二十世纪初仁人志士寻找救国之路的有力证明。


《湘潭·风物志》栏目文史专家何歌劲介绍,杨度内受王闿运帝王之学熏陶,外受英、日宪制影响,曾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也曾主张民主共和思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身上几乎集中了近代中国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但他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许多故事至今流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贡献不可磨灭。


1926年冬,杨度在遭遇事业失败之后一度沉缅佛学,不过他很快振作起来,转向革命思维。次年4月,他意外获悉北京政府将搜捕共产党人,即告胡鄂公转知李大钊等火速转移。不久,李大钊等被捕,他设法营救,卖掉寓所作营救费用。李大钊等遇难后,他八方张罗救济死者家属,所蓄为之一空。


约在1929年前后,杨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重量级的特殊人物由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杨度入党之时,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他做好了随时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将母亲送回长沙,将妻子遣居苏州,自己单身一人居上海,利用他所特有的上层社会关系,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为革命做了不少他人难以替代的工作。1931年6月,杨度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


忽而听到杨度故居旧址前孩童玩耍的声音,思绪又被拉回到了眼前。阳光正暖,穿着夹棉睡衣的村民眯着眼睛晒太阳,几只小狗欢快地在地上打着滚,日子溪水般缓缓流过,一如杨度的故事,在村庄里无声地传承着。



责编:江佳峄

来源:湖湘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