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张岱:谭铁匠
2022-11-08 15:08:37          来源:湖湘源 | 编辑:江佳峄 |          浏览量:16557


方阳 摄


谭铁匠



文 | 张岱


十八总谭家铁匠铺原先开在沙湾河街,后来因为修湘江堤,店铺拆迁,搬到大码头朝阳街又续了几十年命,如今好像关门了。只见一把老铁锁串了一把铁链拴在门把手上,透过门缝还可见到打铁用的器物懒懒地躺在屋里四处。


湘潭的苏钢业在清朝曾名噪一时,光绪刊《湘潭县志》记载,自乾隆始,湘潭的苏钢质量超过芜湖。据说,窑湾的苏钢是用兴仁巷码头外的长沙潭的潭水淬火而成。从此,湘潭苏钢畅销全国,并成就了花石禾镰这一畅销湖南的地方名牌。湘潭最初的铁匠铺和炼铁厂采用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又产铁又制作器具。因苏钢原产安徽,所以为保吉利、求平安、能发财,铁作社的老板一琢磨在窑湾建了个包爷殿 ,因包公是安徽人,苏钢原产安徽。加之包公名声好、过得硬与打铁还要本身硬相契合,所以铁作社的老板认定包公是打铁的祖师爷。包公打死也没想到,死了千年后成了打铁的,真的会要问:“元芳你怎么看了?”谭铁匠的祖上正是这些老板中的一员。


自清朝乾隆年间来湘潭打铁一直没挪过窝。谭家铁匠铺专门打制一些日用铁具、工具、农具,生意最火红的时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谭铁匠继承了其祖先做事极认真的传统,锻菜刀、柴刀、禾镰子,正面要用十八镑的大锤锤几十下,反面要锤几十下,看似不经意的叮叮噹噜,其实都有讲究。一座大红炉、一个大铁砧、一个风箱、一个淬火的大水缸,几把长长的大铁钳,几把大锤、小锤便是打铁的全部家当。把炉火烧得通红,不疾不徐地扯着风箱,随着风箱扑哧扑哧的风送出,红炉上的火焰一会高、一会低。将铁坯投在火里烧得红中透白,这时就可以用铁钳夹出来打了。师傅用小锤子在铁钻上敲三下,徒弟抡大锤打铁一下。炉火把师徒的脸映得通红,汗水在红得发黑的胸上、背上流成了线,在脑门上挂起点点晶莹。李白在《秋浦歌》中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有人把这首诗歌念给谭铁匠听,谭铁匠先是一讶继之一笑:“把打铁讲得这么好,李白肯定不是打铁的。世上有三苦,行船、打铁、做豆腐。屋里凡是有一点活路,断不许子弟去干这三件营生”。讲完,吧嗒吧嗒吸起了旱烟袋,长久的沉默。


打铁的鲜有不被铁花烧伤的,棉布衣服、围裙上到处是被铁花烧穿的窟窿。谭家铁铺的菜刀好用,兼具剁、砍、切、削等功能于一身。剁筒子骨不卷刃、不磞口。剁排骨、砍猪脚不费累。切菜刷刷地如玩一样。开了口的谭家菜刀,扯几根头发,放在刀刃处一吹,齐刷刷地断得整齐。而且谭家刀耐磨、耐用,钢口好,公公娭毑手里买的刀到孙子手上除开木刀把包浆比较深,刀口磨薄了几毫米、刀刃后退了几毫米,其它比新的用起来还上手。那时湘潭人还不晓得阳江十八子、金门、长沙捞刀河等品牌菜刀,也可能那时还没有这些品牌。湘潭人从好远的地方不约而同赶到谭家里买菜刀。谭家菜刀没有现成的卖,要先预定,去晏了还订不到手。谭家刀上有用铁錾打的记号,别家想仿冒还仿冒不出来。刀子打制出来后,谭铁匠用錾子打印记就好似画家画完画后,用印章蘸上印泥钤上鲜红的大印那么愉悦。那时虽说打铁仅可养家糊口,但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不是什么钱都赚的。谭铁匠有三不打的祖训:即给再多的钱,一不打凶器,二不打兵器,三不打贼人工具。还有“不给钱也要忙打急打”的行规,遇到死了人做棺材急用的大钉铆钉,不讲价格再忙也要先打,即使熄了红炉也要生炉急打。


叮叮噹噹的打铁声,忽闪忽闪的红光,一股一股的焦煤烟几百年一直在谭家铁铺合奏出十八总五行八作的烟火味。手工业终不敌现代化量产,终至谭家后人也不打铁了。后来,十八总旅游观光,又搞了家铁匠铺,有一下无一下,用现代汽锤,因无匠心凝聚、不为生活所迫,看他们打铁终是少了谭铁匠打铁的神韵。屈指一算,不见潭家铁匠铺开门有十多年了,只有那把谭铁匠打的菜刀还在用着,不时让我想起谭铁匠铺的烟火。


作者简介:

张岱,湘潭十八总沙湾唐兴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先后在湘潭市下辖郊区、雨湖区多处工作,后至市人大就职。自八十年代起不时有作品刊于报章,尤以湘潭老城掌故系列为读者喜好。


责编:江佳峄

来源:湖湘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