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在线12月7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建强 通讯员 侯湛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口前移,预防为先,深入展开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雨湖区窑湾街道鲁班殿社区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个家庭禁毒教育馆
在鲁班殿社区蜿蜒曲折的古街巷中,有一个独特的家庭禁毒教育馆,墙面张贴着禁毒宣传标语,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禁毒知识手册,家庭主人石应龙被左邻右舍亲切地称为“馆长”。
“我家里并没有人涉毒,但是我亲眼见过风光无限的布市老板因毒品而家破人亡,见过聪明伶俐的小伙子因毒品而呆滞瘦弱,也见过戒毒回来不思改过的不孝子累及家人。”石应龙说,他清楚毒品的危害,作为鲁班殿社区“红管家志愿服务队”队员,他想为社区禁毒工作出一份力,于是自己动手打造了这个家庭禁毒教育馆。
刘某吸毒几进几出,其母亲万念俱灰,认为儿子无药可救。石应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走近刘某的母亲,试图让她用家庭的温暖唤醒刘某对生活的热爱,打破这种僵局。石应龙第一次上门,就碰了一鼻子灰,刘某母亲不信任他,勉强同意尝试改变方式方法。第二次上门,刘某母亲看到刘某愿意在石应龙的带领下加入志愿队伍,这让她对石应龙抱有希望。等到石应龙第三次上门时,刘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刘某母亲脸上也有了笑容。
赵某自去年4月从戒毒所出来后进行社区康复,面对家庭困难,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生活压力。母亲是精神患者长期住在医院,父亲年岁已高,靠低保度日。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像赵某这样的特殊人群,既需要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来承担赡养家庭的责任,也需要一份工作来重新融入社会,强化戒毒信心。石应龙知道赵某的想法后,积极与赵某沟通,为赵某留意就业信息,不断勉励她。目前赵某在基建营地下商场一服装店工作,交往了男朋友,生活稳定,已经重新融入了社会。
“一名对象的康复,等于一个家庭得到拯救。”在石应龙身上,像这样的故事很多,虽然平凡、普通,但他的付出却为对象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快乐。而在石应龙的带领下,鲁班殿社区的禁毒工作民间力量不断壮大。
一条禁毒宣传示范街
鲁班殿社区禁毒宣传示范街位于雨湖区白石公园白石后街,全长约600米,总投入3万余元。一共设置1处体能康复广场、2个禁毒宣传长廊、2幅大型海报、32块灯箱广告禁毒宣传牌、40张单元楼栋宣传牌。
禁毒宣传示范街采取内容丰富新颖、图文并茂的禁毒公益广告形式,从“识毒、防毒、禁毒”三方面呈现出震撼人心的警示效果;深入居民身边的禁毒宣传长廊、禁毒宣传展板以及单元楼道公示牌,时刻提醒着人们提高禁毒意识;睦邻新村的体能康复广场,融合了居民健身运动与戒毒人员体能康复,引导人们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夜晚,禁毒海报灯箱静静地发出光芒,传递出全民禁毒的力量……鲁班殿社区党总支委员、综治专干戴金珮说,禁毒宣传示范街的打造,以加倍禁毒警示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全方位提高了群众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
一片全民禁毒好氛围
近年来,在市、区禁毒办指导和街道支持下,鲁班殿社区创新活动形式,努力营造全民禁毒大好氛围。
开展送知识上门。依据禁毒网格管理模式,以网格为单位将日常宣传工作做细、做实。组建网格禁毒工作小组,整合网格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优势资源,针对社区的居民户、门店、场所、单位、学校每月至少开展1次走访宣传活动,每年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实现禁毒宣传“六进”工作常态化。整合“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等现有资源,利用平安小喇叭走街串巷播放禁毒知识。结合民调工作,进楼栋、进单元向居民面对面宣传禁毒知识,发放窑湾街道特色工作专刊《湘江人文第一湾》3000余份,实现禁毒宣传社区2342户全覆盖。
搭建平台学习。利用“6·1《禁毒法》实施日”“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在鲁班殿、白石公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市民学校”“社区大讲堂”等开展禁毒知识讲座、培训。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大手牵小手”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运用新媒体宣传。为适应社会发展,跟随智能化的脚步,鲁班殿社区拓展线上宣传渠道,形成了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局势。一方面,通过网格居民微信群、党员群、志愿者群等工作群组织居民线上学习禁毒知识,了解社区禁毒工作。另一方面,利用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自制禁毒宣传视频、宣传网页,宣传社区禁毒工作,扩大社区禁毒宣传影响力。
责编:陈娟
来源:湘潭在线
乐之书店“如约而至”:静享阅读时光,尽享诗意人生
视频丨万楼·青年码头,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
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
专栏丨雨湖文苑
义源当铺思“秋”
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
张岱:老窑湾筷子巷纪事
张岱:今昔唐兴街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