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壮大集体经济 实现村强民富
2020-12-09 08:12:34          来源:湘潭在线 | 编辑:陈娟 |          浏览量:10424

湘潭在线12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鼎臣 通讯员 杨铃林)今年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6个,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30万元的村1个、30万-50万元的村2个、50万-100万元的村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近年来,雨湖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突破、有特色、有成效,呈现良好态势。

要素聚焦 精准发力

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2003年,在外做生意的邓灿辉回到雨湖区姜畲镇联映村当村干部。当时,村里发展比较落后,集体经济可谓一穷二白。“要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必须加快发展。”邓灿辉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后,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起初,他们想引进外地老板来村里投资,然而外地人并不看好这里。于是,村里转变观念,积极“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把致富能人引回家乡办厂。在广州开五金厂的郭世波第一个响应,返乡创业。如今,郭世波创办的可口嘉食品有限公司已经为村里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目前,联映村共有各类企业6家,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

人才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要素之一。像联映村这样聚焦致富能人引进,是雨湖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法宝”之一,除此之外,雨湖区还着力在组织保障和项目推进上下功夫。

聚焦组织领导推动,当好村集体经济定盘星。雨湖区委出台了1+5系列文件(即一个总的实施方案和包括奖励、监督在内的五个细则),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雨湖区和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任务,并按照“一村一策”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和阶段目标,整合资源,分类指导。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树好村集体经济风向标。雨湖区积极申报国、省扶持项目村,今年获得中央、省财政扶持资金共计440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鹤岭镇白云路沿线向阳村、云龙村、南谷村、立新村等陆续成为项目村,平均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在5万元以上,带动效应明显。

因村施策 因地制宜

丰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

村里要发展,首先得选准一条适宜当地发展的路子,“谋定而后动”。雨湖区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姜畲镇尚源新村共有水塘面积200余亩,鱼塘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团结渠,有活水源,交通便利,主要出租用于莲藕种植,每年收入超过11万元;长城乡高坪村根据村民需求,在水利部门支持下,自打一口深水井,既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每年也为村里稳定增收16万元……在雨湖区,很多村集体结合自身实际,就地取材,盘活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长城乡红旗村清理村级资产资源,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原村办企业破旧厂房,通过“四议两公开”议事程序进行确权登记,并筹资200多万元,改建成180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租赁给一家棚业公司,目前每年稳定可收租金28万元,成为该村集体经济又一稳定收入点。像红旗村这样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置办商铺门面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在雨湖区已大面积推广,截至目前80%以上的村都采取这一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是雨湖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姜畲镇泉塘子村入股湖南蘑蘑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鹤岭镇向阳村入股金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谷村入股荷塘机械厂,姜畲镇塔岭村入股姜畲中小微工业园……不少村“借鸡生蛋”,入股农民合作社或者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雨湖区还鼓励村集体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发展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促进生产环节向两端延伸。如鹤岭镇立新村成立了物业公司,开展辖区企业外围环境卫生、道路保洁清扫服务。当前通过有偿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越来越多,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正逐步拓宽。

集体经济强不强,关键看产业。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雨湖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示范园的引领辐射作用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通过发展产业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模式已经在雨湖区各乡镇推广开来,鹤岭镇俏仙女农牧有限公司、长城乡军辉农资有限公司等都为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编:陈娟

来源:湘潭在线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