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湖融媒7月4日讯(通讯员 张洁)7月1日,湘潭大学商学院本科生第八党支部赴湘潭市雨湖区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推开旋梯书苑的大门,通过参观学习特色文创、畅谈旋梯书苑精神,从张雷学长“知恩报恩”的感悟中汲取力量,让“青”火相传的信念愈发炽烈,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旋梯书苑·毛泽东诗词陈列馆坐落于千里湘江第一湾——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呈四合院形制,上下两层、分左右两栋含连廊,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这座由湘大校友张雷创办的公益空间里,3万余册藏书整齐排列,其中毛泽东相关藏品与湘大史料专柜尤为醒目——泛黄的《毛泽东选集》、复刻的诗词手稿、湘大建校初期的老照片在暖光灯下铺展,书页间夹着褪色的红色书签,仿佛仍在低语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少年意气。
窑湾古街里的精神灯塔
在温暖柔和的灯光下,调研团聆听着张雷专业细致的讲解。成员们穿梭于书架与陈列之间,从各类珍贵收藏中,沉浸式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入领会毛泽东诗词里蕴含的壮志豪情、革命理想与家国情怀。通过梳理旋梯书苑的发展历史、欣赏一幅幅记录着群众与书苑深厚情谊的合影,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思考,围绕如何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将独特文化内涵融入文创设计展开热烈讨论,着力探索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新路径。
旋梯书苑里的精神密码
“旋梯书苑为纪念湘大教授、诗人彭燕郊而设,其名源自他的诗作《旋梯》,寓意‘不断上升、追求不止’。”谈及10年办苑历程,他坦言 "困难天天有,有时甚至关乎生存,但我常觉得自己格外幸运——当很多人还在迷茫时,我已找到人生的方向。现在的我很从容,我坚信书苑会像发芽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 如今他已选定两名湘大学生作为接班人,“未来 30 年,书苑会名满天下。希望书苑不仅是藏书地,更要成为青年思考 ' 何为感恩、如何传承 ' 的精神坐标。”
一块牌匾里的感恩叙事
会议室中央,“知恩报恩”的牌匾在光影中格外醒目。张雷指着牌匾回忆:“当年我交不起学费,湘大资助我;求职没有路费,老师把工资塞给我;月末没钱吃饭,同学接济我。”他谈及年少时听毛泽东分饭给同学的故事、中学时受长征精神的熏陶,到湘大后被红色文化浸润,愈发懂得善意需要传递。张雷目光炯炯,“创办旋梯书苑,就是我传递善意、感恩母校与社会的方式,希望它能成为一个青年传承红色文化、播撒感恩种子的地方 。”
作为伟人故里,湘潭承载着展示、讲解、宣传好毛泽东诗词的重要责任。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此次湘潭大学商学院实践团的实地调研,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一次深度学习与感悟,更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青年学子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行动,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了青春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与担当。实践团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在旋梯书苑所学所悟带回校园、传递给更多人,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助力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永续传承与发扬。
责编:易阳思
来源:湘潭大学
乐之书店“如约而至”:静享阅读时光,尽享诗意人生
视频丨万楼·青年码头,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
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
专栏丨雨湖文苑
义源当铺思“秋”
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
张岱:老窑湾筷子巷纪事
张岱:今昔唐兴街
下载APP
分享到